首页站长资讯一座元宇宙版鼓浪屿,和万千赛博“守岛人”
26981

一座元宇宙版鼓浪屿,和万千赛博“守岛人”

站长网2024-12-24 09:19:240

从北京出发,多久后能抵达厦门鼓浪屿?

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两个半小时后抵达厦门高崎机场;在T4航站楼公交站搭乘快1路公交车,50分钟后抵达第一码头;从码头登上轮渡,在海里航行15到20分钟,就能顺利登岛。

倘若一切顺利,开头那个问题的答案是:4个小时左右。但在另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世界里,答案可能是10秒。

人坐在北京的办公室,只需打开手机微信搜索“数智元境”小程序,进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打造的“鼓浪屿元宇宙”,短暂的加载过后,“你”就能直接“空降”鼓浪屿——真正意义上的空降,背着降落伞的那种。至于登岛时间是5秒还是20秒,则主要取决于你的网速。

此前,我们曾听过很多与“元宇宙”有关的故事,它们美妙、炫酷,自诩是未来世界的领航者,同时空洞、虚幻,在现实世界缺乏用武之地。这一次,以一座真实岛屿为底本的元宇宙版小岛,鼓浪屿元宇宙,会有什么不同的故事吗?

时隔11年,我再次从北京出发,换乘飞机、公交、轮渡抵达鼓浪屿,看看被称作“元宇宙第一岛”的鼓浪屿,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是否有崭新的文化生态。

复刻一座岛

搭乘前往鼓浪屿的轮渡时,船上工作人员介绍,1.8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上交错着400多条小路,号称“1:1复刻鼓浪屿”的鼓浪屿元宇宙,真的能把空间构成颇为复杂的一整座岛屿复刻下来吗?

登陆内厝澳码头的第一时间,我登录了鼓浪屿元宇宙,让数字版的我——前一晚刚捏好的数字岛民鼓鼓——和我同步游览鼓浪屿,对这座“元宇宙第一岛”的复刻还原度进行“随堂抽查”。

跟随鼓鼓在元宇宙里的脚步,即便没有导航和地图,也能顺利找到通往岛上各个景点的路线。被复刻的不止道路和建筑物,当我和鼓鼓同步走出码头,来到广场前的小花园时,才发现连椰子树的分布和榕树垂下的气根都在复刻范围内。

鼓浪屿位于北纬24°26′东经118°08′,从地理学上看,对跖点是位于南纬24°26′西经62°52′的南极洲附近海域,即便在这个地球上距离鼓浪屿最远的地方,也能进入鼓浪屿元宇宙,知道内厝澳码头前方左数第二棵树长什么样子。跟鼓鼓各自线上、线下站在榕树气根前的那一刻,“空间折叠”的概念突然有了真实感。

鼓浪屿上没有任何私人的交通工具,除了固定码头的旅游观光车,你看不到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身影。岛上居民运货只能使用人力板车,并且每辆车都有唯一编号,算是板车的“车牌号码”。步行是这座岛上普遍的交通方式,而当我步行两公里从码头前往岛上著名景点菽庄花园时,手机里的鼓鼓已经一键空降到花园入口了。

鼓浪屿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居民载着小香猪出行

在这趟数实同行的旅程中,真实感是贯穿始末的关键词。制造这种真实感的,则是鼓浪屿项目团队长达一年的数据采集工作。

鼓浪屿元宇宙项目的产品经理夏宇(化名)说,她也算不清这一年来了多少次鼓浪屿。每次收集数据,团队成员早上登岛,带着设备“扫图”,日行三万步是常有的事。“扫图”是他们对于数据采集的一种代称,团队需要360度无死角地采集鼓浪屿各个视角下的画面,再将视频处理成计算机能识别的地图数据,完成建模。

夏宇说,鼓浪屿元宇宙项目和市场上常见的元宇宙项目存在很大差异。“鼓浪屿是有天气变化的,比如说白天这栋楼的外表可能偏亮,晚上又比较黑,不同的时间段样貌都不一样。”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时间感,鼓浪屿元宇宙里也有日夜更迭,团队成员不光要扫遍每一个角落,还需要通过多次数据采集和人工建模,模拟不同天气、时间、季节下的光影变化。

夏宇是厦门本地人,小时候,学校会带着他们去鼓浪屿春游,但长大后,她很少再来鼓浪屿。“直到我进入这个项目,真的,做这个项目这一年,我感觉我把这辈子要来鼓浪屿的次数都用完了。”

复刻的意义,不止在于复制空间原貌,更在于将文化资产数字化,以另一种形态保存下来。在菽庄花园闲逛时,我碰到了一块题字石碑,但因为要跟上大部队的前进速度,来不及看清石碑上的内容。后来,我在鼓浪屿元宇宙里重新找到了它,原来是花园主人林尔嘉题写的《菽庄园记》。“余家台北故居,曰板桥别墅……手自经营,重九落成,名曰菽庄……”

在厦门时期,林尔嘉一心投入实业救国,兴建学堂,创办女子高等学校,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极大地推动了厦门、福州等地的教育事业。

夏宇说,虽然她在厦门出生长大,但鼓浪屿的很多故事,她在做这个项目之前也没有听过。在空间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上复刻鼓浪屿,让她重新认识了这座自幼隔海相望的小岛,未来,也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自己做的这个项目重新认识鼓浪屿。

让技术真正“活”起来

段洛宥是鼓浪屿元宇宙项目的负责人,见证了鼓浪屿元宇宙从0到1的设计和开发。交流中,谈到技术部分,洛宥告诉刺猬公社:“技术只有找到好的场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它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在文旅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很简单,一是好用,二是有趣。前者满足用户的工具诉求,让旅行变得更加便捷;后者满足用户的情绪诉求,为旅程增添更多趣味。

好用的层面,项目组做了很多前置的设计工作,将复杂的技术以最简单的交互方式呈现给用户。

段洛宥介绍,鼓浪屿元宇宙以微信小程序作为核心入口,用户无需单独下载APP,有需要时打开微信就能找到。这一选择,将鼓浪屿元宇宙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微信是国内普及率最高的应用之一,各个年龄段的用户都能通过微信轻松找到产品。

同一入口,囊括了线上、线下的两类产品。

线上1比1复刻的鼓浪屿元宇宙,让全球用户拥有了一座触手可及的赛博岛屿。有旅行计划的人,可以在元宇宙里规划行程、标记打卡点,提前做好旅行路线;暂时无法在现实世界抵达鼓浪屿的人,则可以在数智空间里感受鼓浪屿的建筑美学和历史人文魅力,与全球数智岛民欢聚海滩。

而在线下,鼓浪屿元宇宙和岛上的实体空间做了丰富联动,在AR、VR等技术的协助下,即便没有专业导游,游客也能畅游小岛,在有限的旅行时间内深度感受鼓浪屿的文化魅力。

鼓浪屿元宇宙丰富的用户线下赋能玩法

从码头出发,游客可以在鼓浪屿元宇宙里选择红色之旅、音乐之旅等经典线路的VR导览,跟随智能“导游”,穿梭在历史悠久的小巷。

体验数智导览功能

而在岛上的经典建筑旁,游客还能一键体验AR互动,在八卦楼外放一盏天灯,或是在文字博物馆里抓取碎片生成属于自己的文字卡片。

跟线下真实场景密切交织,是元宇宙产品摆脱悬浮的手段,也是技术真正赋能文旅内容的实践。洛宥提到:“所谓的空间拓展,不单是指线上的数智空间,人类生活在实际的空间里面,怎么去跟所有的空间串联?鼓浪屿元宇宙是一个入口两层世界,线上和线下的世界都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同一个用户身份,线上和线下的数据全都是打通的,我们理解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元宇宙。”

将元宇宙做得好用、有趣,这一产品理念也很快收到了用户的正向反馈。

鼓浪屿元宇宙试运营阶段,产品团队发现,使用小程序的不仅有原本他们预测的年轻人,也有不少来鼓浪屿旅行的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或许此前不了解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概念,但他们通过简单扫码或点击,就能收获实用的AR导览路线,或是参与有意思的AR交互游戏,以最朴素的方式,在鼓浪屿完成元宇宙初体验。

让技术产生真正的价值,是鼓浪屿元宇宙项目的内驱力。因此,项目组选择的是基于鼓浪屿的文旅场景,融合AI、AR等技术完成内容创新,而非拿着技术榔头找需求钉子。

一座岛屿的文化和历史,就此成为一种时空基底,让拥有跨越时空能力的新技术,得以平稳落地。

赛博“守岛人”

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厦门第一项、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间,鼓浪屿成为独具特色的对外交流窗口,也因此留下了包括闽南传统风格、西方古典复兴式、现代主义风格等建筑风格在内的多元化历史建筑群,见证了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这座1.88平方公里,如今常住居民不到1.4万人的小岛,曾见证过群星荟萃的时代。周淑安等音乐家,林巧稚、黄桢祥等医学家,马约翰、卢赣章等教育家,林语堂、舒婷等文学家,都曾漫步在鼓浪屿海岸线的月光下。

空间和人文的交织,历史与当代的交汇,让鼓浪屿成为一座极其特殊的岛屿。在21世纪,如何用新的数字化技术,守护这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岛屿,成为这一代人的新课题。

接手鼓浪屿元宇宙项目之初,洛宥就意识到,不能把它单纯看作一个商业产品。“我们最初来承接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希望跟厦门市政府联动,把这张世遗文化名片做好,讲述好这个故事。”

作为“新媒体国家队”,咪咕在鼓浪屿元宇宙项目上的投入,动机不同于普通的商业产品,除了可预期的商业回报,更重要的是守护世界遗产的社会价值。

洛宥介绍,团队耗时一年多,在复刻鼓浪屿时积累下了大量的数字资产,这些数据也将为进行鼓浪屿建筑群相关的科研分析提供帮助。而为了提升鼓浪屿元宇宙内建筑细节的精细度和还原度,项目组在反复迭代对比后,选择了基于渲染效果更好的UE引擎进行开发,最终完成了1比1复刻版的鼓浪屿。

为了保护岛上的历史建筑,维持环境承载力,保护岛上居民的正常生活,2017年起,鼓浪屿限定每天登岛总人数不超过5万人。段洛宥期待,在鼓浪屿元宇宙走向常态化运营后,全球各地的人都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群聚在岛上,共同传承来自鼓浪屿的文化浪声,成为鼓浪屿的赛博“守岛人”。

在鼓浪屿元宇宙立项的2022年,元宇宙概念尚处于行业风口,但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风口又迅速转移到AI大模型。但段洛宥认为,热度的潮水退去后,有场景有价值的东西仍会留下来,而鼓浪屿元宇宙是一个基底,无论是AIGC还是其他新技术,都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最终赋能鼓浪屿。

例如在生成式大模型兴起后,团队很快开始跟进研发对话式导览功能,以通用语言大模型为基础,自研适用于鼓浪屿场景的对话模型。基于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和深圳研究院自研的文旅垂类大模型算法打造的数智导游“小蘑菇”, 为岛民提供精准解说,带领大众深入探索鼓浪屿文化底蕴。未来,还可能将文本对话升级为可以语音播报的数智人。

可以在游览时随时向数智导游“小蘑菇”提问,图源作者截图

例如团队在鼓浪屿诗歌节期间,在菽庄花园打造的“AI吟诗”玩法,以及在钢琴博物馆内设置的智能谱曲互动功能,原本就是AIGC技术的一种应用,技术更迭的同时,适配场景下的互动体验也在不断优化。

“我们不是交付逻辑。”段洛宥强调,“这件事,不是交付完就算结束了。我们会把这个项目持续运营下去,让鼓浪屿真正做好元宇宙第一岛。”

而鼓浪屿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案例。

咪咕还在全国范围内,和敦煌、三坊七巷、大足石刻、布达拉宫等各地知名文旅IP合作,致力于将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让大家从更多角度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故事。

访谈最后,洛宥讲了一个发生在鼓浪屿上的小故事。

今年暑期,团队在岛上进行了XR大空间快闪活动,基于此前积累的数字资产,团队开发了一段以鼓浪屿为背景的XR探险之旅《琴岛奇遇》。体验者戴上VR眼镜,手持感应器,就能“浸”入《琴岛奇遇》的故事中,开启沉浸式探索之旅。在鼓浪屿的数智风光和人文建筑里畅游,对话历史名人,聆听鼓浪屿背后的故事,在守护管风琴的互动挑战中重塑对鼓浪屿的情感认知与感官体验。通过鼓浪屿家庭音乐会这种特有的融合生活方式,360度全方位感受鼓浪屿的历史、音乐和文化,让用户在沉浸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鼓浪屿、爱上鼓浪屿,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快闪期间,团队成员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每天都会出现,同样的XR体验,他每天都要玩一遍。后来大家才知道,小男孩就住在鼓浪屿,是这座岛上的本地居民。

即便是再熟悉的地方,新技术也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新内容和新体验,这正是数智时代给赛博“守岛人”们提供的有力工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