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市场的下一个重磅玩家,是知乎?
初夏的北京坊街区,一颗月亮落在路上。
仔细看,它的一面是警示语“不要抬头看月亮”,另一面则写着温柔的语句:“夜色好美,看看窗外吧。
”在“520”的晚风中,这颗星星亮起暖白的灯,剔透月光映出大片浪漫的环形山,引得许多京城年轻人前来打卡驻足。
事实上,这是知乎于北京坊策划的一场线下活动——“600秒长街”。从5月18日起,知乎以一系列创意互动装置布置街区,活动主题为“给我十分钟,为你讲个故事”。
漫步长街,你能观赏到古色古香的“戏台“装置,品一品声名在外的“知乎三绝”。又或者,你可以同国风质感的“画卷”装置合影,体验一番“画中人”式的缱绻意境……
从当年横空出世、火爆出圈的《宫墙柳》,到如今列阵集结、多姿多彩的故事IP,短短几年间,知乎短故事业务经历了飞速发展,短故事这一新颖形式也在数字阅读领域大放异彩。
在注意力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短故事何以成为一种潮流?最先吃到这只螃蟹的,又为什么是知乎?
当年轻人开始追读短故事
让我们先从短故事的“新”与“不新”聊起。
有人认为,短故事并不新奇,因为这类内容实际上已颇具规模。比如在知乎等互联网平台,短故事业务历经数年发展,至今已积累了相当可观而多样的原生内容,并聚拢了大批核心受众。
换言之,在网文赛道,短故事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说它“新”,则是因为今天的短故事仍不失新锐特质,增长潜力十分乐观。
针对短故事的前景,知乎副总裁、教育会员业务负责人张荣乐表示:“短故事业务远没有发展到一个很成熟的阶段。”
他指出,就创作者数量而言,当前知乎平台的短故事作者约有几万人,离长网文作者的百万级规模仍有很大差距。且在选题多样性上,言情类是短故事的主力品类,丰富度较长网文还有大量可发掘的空间。
总之,倘若以线上阅读市场的整体体量为参照,短故事在各个维度上都离天花板很遥远,发展空间巨大。
高速增长的数据也印证着这一结论。2021年第一季度,知乎盐选月均会员数为400万,到2022年底,该指标已经达到1300万,增速表现惊人。
同时,作为驱动会员付费的核心,2022年知乎故事内容阅读次数同比增长86.4%,上升曲线陡峭。值得一提的是,爱看故事的盐选会员中,30岁以下的读者占比接近90%,多达48.34%的人处于18至24岁的年龄区间。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短故事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
从用户视角看,短故事的需求其实一直存在。
你我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样一类读物:它们曾是杂志上的文摘、同学间传颂的短文,后来演变为互联网上不时蹿红的小故事,截图背景是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到了短视频如日中天的当下,人们对短内容的兴趣更被进一步放大。
年轻人作为互联网上的活跃分子,阅读习惯直接受到媒介环境的塑造。随着短视频工具的普及,他们越来越习惯“碎片化”“数字化”的表达。
因而相较于传统长篇网文,短故事显然更能贴合这样的快节奏需求。短故事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密集的情绪冲击,而且篇幅短、门槛低,易于提炼出受年轻人追捧的社交货币。
另一方面,短故事的本质仍是文字作品,所以在同为短内容的情况下,短故事也与短视频打出了不小的区分度。
张荣乐透露:“我们得到的用户的反馈是,同样杀时间,但杀时间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短故事会带给人很多回味、情绪上的愉悦或者思考,很多用户觉得时间杀完之后,是有所得、有所思考的。”
和强调即时体验的短视频不同,短故事的余味得益于文字作品独特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能从中映照出不同的自己。张荣乐坦言道:“我们服务的用户,是在短视频时代里面,依然喜欢阅读的一群人。”
而在产业的另一端,短故事的崛起也顺应着上下游的种种诉求。
对于广大作者来说,试错成本是传统网文难以避免的困境。简单来说,在动辄数百万字的全本体量面前,长篇作者的前期投入周期也必然被对应拉长,有时甚至写作几十万字后才能看出市场反馈如何。
作为对比,短故事文本量少,许多作品的平均篇幅仅在2至3万字。这意味着作者在写作到几千字时就能得到及时的读者反馈,客观上更有效率,变现速度也更快。
同时,短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网文界抱怨多年的“灌水”顽疾,给注重文本质量的创作者提供可选项,有益于行业多样化发展。
也正是基于短故事文本的精悍特质,文娱IP开发链有望迎来别样的活水。
比如,短故事能满足剧集市场对专业职场剧的细分需求。在知乎,许多创作职场题材短故事的作者本就是业内人士,包括法医、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他们“现身说法”的作品十分有专业可信度。
张荣乐介绍道:“过往国内这种职业剧,大家吐槽写的职业根本不是这个状态,我们就很好地再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会有很多定向的开发邀约过来。”
可以说,短故事在年轻人中的走红绝非偶然现象。它既代表着数字阅读的新趋势,也是产业链各环节寻求已久的“鲶鱼效应”。
知乎的网文法则
再看“600秒长街”,这些创意装置背后各自藏有精彩的故事。
譬如,“月亮”的寄语来自作品《月亮警告》,“画卷”的出处则是故事《画中人》。每一处实景所指向的内容,其实都精选自知乎全新推出的短故事品牌“盐言故事”。
5月18日,就在“600秒长街”活动拉开帷幕的那一天,知乎宣布旗下全新故事品牌“盐言故事”App正式上线。
该品牌脱胎于知乎原故事业务,定位原生短故事平台。打开App,第一眼看见的是“故事有盐,无需多言”的品牌主张,延续了“盐故事”的知乎范。
此前,盐言故事进行过为时两个月的小规模测试,消息一传出就备受关注。外界无不对知乎的大动作满怀好奇,因为后者在短故事赛道的领先地位有目共睹。
从2019年起,知乎短故事业务就逐步打响了名头。早期的爆款短故事极有知乎风格,囊括了罪案纪实、刑侦记录、职业经历等硬核品类,用专业质感实打实地“砸”出了市场反响。
之后,知乎短故事着力开拓言情、悬疑等品类,花费三年时间建立品牌共识,也让稚嫩的“短故事”理念站住了脚跟。
2021年,大量原网文行业的资深机构察觉到行业风向,火星文学、吾里文化、每读、磨铁等机构纷纷集中内部编辑、作者资源与资金预算,发展基于知乎渠道的短篇生产。2022年,知乎自签约作者规模扩大,投稿量同步激增400%以上。
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知乎月平均订阅会员数达1300万,同比增长112.5%。《2022年知乎盐故事阅读报告》则显示,2022年知乎新上线故事数量同步增长177.5%,可见供需同步上扬。
故事量与阅读次数大涨,
图源《2022年知乎盐故事阅读报告》
在这些现象与数字的背后,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中文短故事崛起的源头,为什么偏偏是知乎?
问与答,这是知乎互动形态的原型。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问题下方,知乎用户们曾贡献出自己的知识与创意,用正经或戏谑的语气创作出最初的短故事,并从中沉淀下了不少名作。
例如影视化的《长安十二时辰》,最初就源于马伯庸对脑洞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所给出的一条回答。
再比如后来成为“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也是作者七月荔受到“故事答题”风潮启发后的试水之作,这个故事所回答的问题是:“如果穿越成为虐文的女配该怎么办?”
没错,知乎的故事创作氛围从一开始就是自下而上、自发成长的产物。
张荣乐回顾道:“我们顺应了这个趋势,不断去开拓这个领域。通过一段时间的产品改造,发现在过去三四年里,整个业务呈现了非常快的增速,代表用户的确有这样真实的需求。”
注意到趋势之后,知乎团队及时建立了作者培养体系,一方面积极对接扶持优秀创作者,另一方面主动链接产业上下游,持续输出原创内容。
数据显示,2021年知乎有超过30位盐选创作者收入突破百万,累积了数万部盐选作品。2022年5月知乎提出“白金计划”,计划打造100位收入超100万的盐选创作者。5个月后,“白金计划”的目标便提前达成。
随着时间推移,平台上的好内容不断涌现,作者队伍持续壮大,知乎作为短故事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读者慕名而来,想看看“知乎三绝”、黑楼五部曲系列、法医故事系列……
在这些短故事爆款出圈的过程中,社区互动氛围可谓功不可没。张荣乐强调:“我们的一大特点是,用户读后的互动性非常强。”
考虑到知乎本身有着鲜明的社区属性,原生于此的短故事自然也传承了这一特征。更何况,短故事的讨论点本就比长网文密集,读者的讨论自然更热烈而集中。在踊跃互动之中,知乎短故事为用户提供了难以复现的阅读体验,从而构成一条独特的护城河。
而今细数种种优势,无一不是源于知乎长耕多年的社区文化。在张荣乐看来,“(模仿者)短时间可以靠买一些作品,然后流量撮合一下,但我们觉得那不是内容平台健康发展的状态。社区的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去模仿的。”
毕竟,这是从三四年前的《宫墙柳》、十年前的马伯庸,乃至更早之前就已开始铸造的壁垒。
独立品牌的未来
那么,在故事业务稳步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知乎选择推出一款独立的盐言故事App?这一决策将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知乎的逻辑很简单。在采访中,张荣乐表示团队分析用户行为时发现,许多用户成为会员后会重度消费大量故事内容,甚至一些非知乎用户也会被故事内容吸引而来。
基于上述观察,“我们把以前知乎会员体系里面的盐故事独立出一个品牌,它和知乎的会员体系是打通的。相当于说,我们给重度故事用户一个独立的品牌和产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最终,从产品形态上看,盐言故事App承载了知乎故事业务,与知乎账号共享创作者服务体系。它以阅读器为核心定位,并为此设计了诸多特色功能,比如由划线评论升级而来的“弹评”、逼近人声的听书服务、书迷必备的书单工具等等。
盐言故事App内置的书单工具
如果要对比,盐言故事旨在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知乎主站则维持以往专业讨论的核心定位。二者在使用场景上并不冲突,而是构成双引擎并行之势。
要知道,知乎会员业务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同比涨幅保持在95%以上。2022年第二季度,会员收入为2.7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已然是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
从战略层面看,盐言故事的推出意味着知乎将故事业务提升到一级业务高度。换句话说,盐言故事将从此获得更大空间、更多资源,与其业务贡献度相互匹配。
在这一过程中,最先受益的群体应当是创作者。在此前公布的“超新星计划”中,知乎曾宣布过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在未来三年中打造500位超100万收入的盐选创作者。
独立品牌的推出,无疑让这份愿景再度迈进了一步。据悉,盐言故事未来将采取分层的作者运营策略,为广大作者提供切实的资源扶持。
具体来说,在不同阶段,作者会得到对应的精细运营服务。比如初入平台的起步期,盐言故事会尝试进行引导,利用大量问题定位作者的兴趣领域,辅助他们探索从免费内容到付费内容的创作过渡。
而对于那些作品深受大家喜欢的作者,盐言故事方面会有直接的制作人进行长期对接,协助作者优化选题。等到作者慢慢成长起来后,盐言故事还准备了一整套签约服务体系,包括IP变现、版权保护等全流程服务,长期陪伴作者的创作事业,加深产业合作。
据官方透露,当前盐言故事已经有近百部作品处于不同阶段的开发状态。其中,改编自《洗铅华》的剧集作品《为有暗香来》有望很快与观众见面。
除此之外,盐言故事也获得了更大的内容创新空间。
比如,故事团队注意到一些人物备受读者喜爱,读者强烈希望能与他们产生进一步互动。为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团队将对此进行探索,寻求媒介创新的可能性。
张荣乐展望道:“除了现在的图文阅读以外,会更强调多媒介化的效果,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是虚拟直播。希望(让人物)从图文的状态变得更加立体化,跟喜欢他的读者有更多的互动。”
可以想象,未来的盐言故事或许不只是个App,它将承载的也不只图文和短篇。独立品牌的发布,标志着知乎短故事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无限的可能性始于此刻。
历时三年、领跑短篇网文之后,知乎依然在追求好内容的路上狂奔。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