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超5亿,这届年轻人“偷感很重”
这届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偷感很重”。
拍照时对镜头很躲闪,只敢比“剪刀手”;和陌生人说话要做很久的准备,张口却还是支支吾吾;明明是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却莫名感到心虚和不配得感……
偷感,就是这样一种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的感觉。虽然做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他们不愿被人关注,害怕别人误会,只想做一个透明人默默做事获得安全感。
有网友认为偷感在i人身上尤其明显:“i人偷感真的很重,尤其一个人的时候,干什么都有种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感觉。”
也有网友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摆脱不了“偷感”,不如正面迎战。担心拍照摆pose总是尴尬,那么言传身教上手总结:“记住我这3条,包偷味儿十足。”
偷感的应用语境不仅局限于人类,而是逐渐扩展到造型、玩偶、动物等多个方面。
新买的衣服不利落合身,也可以说“这件衣服偷感很重”。哪怕贵为钮祜禄·鹅,窝在角落斜眼看人的微表情也是一种超绝偷感。
偷感发展至此,逐渐成为互联网上的一门显学。
截至目前,#偷感#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过5.1亿次,在小红书浏览量超过7358万次,热门视频点赞量超百万。
那么,“偷感”为何能引起广泛共鸣?从“i人e人”到“淡人浓人”,以及更早的“鼠鼠我啊”和“吗喽文学”,年轻人为什么爱上给自己贴标签?自嘲式幽默的背后,又表达出怎样的情绪流动?
人在互联网,偷感很重
“偷感”一词的起源虽难以考究,但在早期的叙事语境中,多是性格内向腼腆的网友讲述亲身经历:
想考证,但害怕说出口没考上很尴尬,所以偷偷学;
想减肥,但不想被别人追问“怎么不去运动又在吃零食”,所以偷偷减;
想逛街,但受不了商场导购嘘寒问暖,整个人紧张得无处安放,不像买东西反倒像偷东西……
通过分享这些“偷感很重”的时刻,也让更多网友产生共鸣:“原来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
随着“偷感”的讨论度逐渐提升,网友们加入了幽默化的解读,一方面稀释了词意本身的情绪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其成为一种娱乐化的表达方式。
朝九晚五的打工人,用偷感消解上班疲惫。
开会时不小心跟领导眼神对视,做贼心虚转移视线。明明是上网找灵感,网页开了又关的动作看起来像是在摸鱼。偷感很重的打工人干脆承认自己上班只偷三样:偷水、偷电、偷纸。
打工人好不容易开启休假模式,一条偷感很重的旅游转场视频便是最好的旅程记录。三五好友在城市景点之间你追我赶,像是一场抓小偷游戏。
除了用“偷感”记录生活状态,更多内容创作者也以“偷感”为要素,衍生出更多内容形式。
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所收录信息,自2024年1月1日至6月6日,累计至少有9.46万条偷感相关视频,总获赞数达到1.57亿。
其中点赞量最高的,是王鹤棣、范丞丞、白鹿为宣传新剧拍摄的一条搭配《功夫熊猫》BGM的抖音视频。原BGM中展示的是干脆利落的功夫动作,但在四下乱瞟的偷感动作加成之下,即使是大明星看上去也像是准备随时动手的毛头小贼,抖音获赞188万。
只要染上“偷感”,原本帅气的编舞也会变得十分有趣。
博主“康康.”与朋友合拍鹌鹑舞视频,自称get最默契的偷感脚步,视频获赞156万。
在卡点变装赛道,偷感成为营造反差的关键要素。
前一秒,博主“我是你的cc阿”还在吐槽自己穿睡衣偷感好重,后一秒镜头切换,她美美变装,张开双臂拥抱大海,丝毫不见偷感痕迹,视频获赞125万。
偷感同样在小红书流行。
据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工具新红,“偷感”的小红书热度值与发布笔记数在今年4月开始同步提升,并在近期达到峰值。
自2024年1月1日至6月6日,在小红书上累计至少有1.01万篇偷感相关笔记,总热度达到418万,环比上涨228倍,与之关联密切笔记来自影视综、生活、萌宠类型。
博主“汕尾一枝花”想在高铁上拍出看起来时髦的俯拍照,她先是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反复确定没人在看自己,才敢拿出手机准备自拍,结果摆完pose不到1秒,就看到车窗上倒映出隔壁大哥的注视,只好心虚放下手机尴尬傻笑,这条视频在小红书获赞11万。
偷感也开辟出一条垂直的“偷系”赛道。
博主“网络小偷姐”热衷分享自己的舞房练舞日常。视频中,一旁的同伴自信张扬,街舞popping动作游刃有余,她的四肢关节却各有各的想法,随便哪一帧看起来都是小偷行窃的动作前摇。
在评论区,有网友直接称呼她为“偷系博主”,目前她的小红书粉丝量达到1.4万。
从拘谨敏感,到整活玩梗,偷感承载的情绪在破圈过程中默默转变。
有网友表示,曾经那些局促不安的小细节,拍照时僵硬奇怪的微表情,因偷感一词的走红,都可以被解释为独属于自己的幽默感。
为什么年轻人爱给自己“贴标签”
偷感并不是今年第一个走红的个性标签。
春节复工后不久,重新开工的年轻人就已经累了,他们只想淡淡地活着,成为一个“淡人”。
说话淡淡的:嗯嗯好的收到。
情绪淡淡的:不争不抢一辈子。
上班淡淡的:卷也卷不动,摆也摆不烂。
与之对应的,则是凡事都要轰轰烈烈、浓墨重彩的“浓人”。
说话浓浓的:为什么?我不理解!你也疯啦?!
情绪浓浓的:大悲大喜大骂大怒大damn。
上班浓浓的:卷!卷死我!加班!(疯狂输出)
两种强烈的人格对比,给内容创作者提供了灵感空间。博主“xxokate”便分别演绎了“淡人”和“浓人”两种模式,两条视频在小红书的点赞量分别达到3.2万和4.1万。
“淡人”模式下,即便手机摔到地上碎了屏幕,她也能云淡风轻地说“没关系啊,到时候再换一个就可以了”。面对在一起10年的对象提出分手,她还是故作轻松地耸耸肩“人总是不能陪你一辈子的嘛,看淡就好”。
切换到“浓人”模式后,她遇到什么事都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不管是朋友家狗狗吃多住院,还是吃饭时衣服不小心溅到油点,在她的演绎下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惊天动地。
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日常处于“淡人”与“浓人”的中间地带,自嘲为“间人”。
更早之前,“i人e人”“鼠鼠我啊”“吗喽文学”等个性标签也一度成为年轻人传递情绪的出口。
这些标签与“偷感”“淡人浓人”相似,都具备共鸣感强、模仿门槛低的要素,再以热梗或表情包的形式,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以“鼠鼠我啊”为例,实为“叔叔我啊”的谐音,最早是网友对B战董事长的一句调侃,后多用作“底层打工人”郁郁不得志的自嘲,现如今又融合了憨态可掬的小仓鼠表情包,消解了原梗中的部分负能量。
“吗喽”则是出自两广地区对“猴子”的昵称。
在表情包中,吗喽们总是在打工,他们既是手握拖把、埋头择菜的底层吗喽,也是面对键盘的数字吗喽,有时候还会两眼无神地扪心自问:“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
“知著网”在《“鼠鼠文学”:为共性的情绪漩涡找寻一扇窗》一文中提到,隐形框架之下,许多真实的情绪难以分享;匿名背后,反倒没有多少顾虑。
在偌大的赛博空间,年轻人既可以借“鼠鼠”之口倾诉自己的茫然无措,也可以用“偷感”化解自己生活中的尴尬不安。在这背后,是他们或焦虑或躺平的生活现状,而不同的个性标签则是不同颜色的匿名马甲。
与其他个性标签走红后引发的社会思考一样,当“偷感”话题讨论渐入深水区,其产生的根源也被进一步拆解剖析。有网友认为偷感的本质是一种不配得感,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进而引发新一轮讨论。
不过,任何互联网热梗话题都有生命周期,“偷感”也不例外。
结合新榜旗下数据工具,我们观察到“偷感”的话题声量已经有所回落。但互联网从不缺流量新词,近期有博主提出与“偷感”对应的“抢感”一词,强调要“摆脱偷感,重新养自己一遍”“提升配得感”。在年轻人表达自我的强烈诉求之下,这或将成为下一个流量标签。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