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2个月,我在Soul上发现了人类社交密码
你上一次觉得开心,是什么时候?
两个多月前,在家百无聊赖的我,鬼使神差地打开了下载很久的Soul,点进一个名叫“无心情&无房名”的群聊派对。派对里人不算多,被群主热情邀请上麦之后,一个声音很好听的女生问我,“你的头像看起来是很久之前的风格了,也是老用户吧。”
在得到我“一直在这儿进行人类观察”的回答之后,群里的人笑了起来,纷纷说起了自己遇到的“特别人类”。有人在读文的房间遇到了一个男生,上麦读一篇文章,触景生情地哭了,之后的一小时,80多个人安静听他边哭边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人进了一个“北京闲聊”的群聊派对,一位大哥上麦就表演了一段快板和京韵大鼓,没等大家叫好就下麦走了,深藏功与名。
那天晚上,我在群聊派对里和一群00后玩海龟汤(情景推理游戏),期间还去调戏了一把Soul的对话机器人AI苟蛋,一直玩到夜里12点多,觉得很久没这么放松过了。当时我突然有了好奇三问:这是大众印象中的Soul吗?被年轻人需要的社交产品到底有哪些特质?以及社交还有新可能吗?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开始频繁在Soul上“暗中观察”,且毫不费力地潜入了这些95后、00后的生活。
他们有人过着我理想中的人生,求学的同时在地球“流浪”4年,去过65个国家;有的人做着我没听说过的神奇职业,文物修复师、宣纸手艺人;还有人开启了全新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一边做皮具定制,一边当“捏脸师”,我加班的时候,他“隐居”在小村中钓鱼撸猫。
这些活跃在网络世界的年轻人,让我看到了他们对陪伴、平等、自我展示和连接世界的渴望,也让我觉得新新人类们似乎不再难懂、不再另类。
那些原本散落在平凡生活中的闪光时刻,被加上了好奇和可能性的注脚,为寻找社交产品内核的我,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又丰富的样本。
年轻人在社交APP上究竟玩什么?
过去两个月,我在Soul上发布和浏览原创瞬间,加入语音群聊派对,玩爆弹喵,观察每一个遇到的人。
刷广场的时候,我关注了一位同样对陌生人好奇的盒子先生,他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画速写,足迹遍布上海地铁的1、3、4、5号线,细细捕捉对方不经意的瞬间,遇到有眼缘的人,也会将画送给对方。
盒子先生的水彩和钢笔速写作品
在Soul上,像他这样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有很多。年轻人们在各自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渴望收获同频共振。
无意中翻到清影的苏绣作品时,我觉得既意外又熟悉,那是我奶奶曾经带我看过的手艺。在后来的聊天中,我得知,她还会绣京剧戏服和旗袍,曾给郭德纲绣过蟒袍,而今年已经是她做刺绣的第十个年头。
绣娘“清影”的作品
梦从海底跨枯桑则经常晒造纸的日常,还有各式各样的纸张,用于书法和装裱使用的槟榔宣、金光闪闪的洒金纸、仿薛涛笺的浣花苏木等,也详细分享了生宣纸的制造过程。
“梦从海底跨枯桑”分享不同的纸张
在Soul的瞬间广场,我总能发现一些卧虎藏龙的存在。这些旺盛创作欲、分享欲和表达欲,让围观的我看到热爱生活的力量。
群聊派对也是Soul上的一种重要社交形式,充满着年轻人的快乐。这里的主题,有的基于兴趣爱好,比如唱歌、游戏(海龟汤、跑团);有的基于语C(语言Cosplay)和Pia戏(声音扮演),比如模拟情侣吵架、分角色朗读剧本(如老友记)等;还有基于商业分享,比如副业机会、创业经历等。
在派对之间游走就像是在老家串亲戚一样,大家都很“自来熟”,房间里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热络感,加入一个派对后能无缝衔接上麦说话。“别的社交产品基于通讯录,推送给身边的人,但是Soul完全独立于每个人既有的社交关系,没有压力和包袱,可以大胆开麦。”一位Souler(Soul用户的称呼)在闲聊时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批聊生意的房间。其中一个房间的群主是25岁的成树,年纪轻轻却是一位连续创业6年的老兵。2020上半年,成树的公司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连续4个月处于停滞状态。在那段灰暗的时间里,他在创业类型的群聊派对里认识了和他有相同经历及心境的朋友。此后,大家每天晚上在群聊派对聊天,纾解压力、互相帮助,一路从最早的三五个人聊到现在26个群组、近5000人的社群。
这些房间聊生意的画风不那么精英,开口闭口GMV过亿、融资千万,而是接地气地分享家门口的烘焙店怎么做复购,还有各类实战经验的总结,非常有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说“老哥,方便私聊一下,刚刚的问题想再跟你探讨探讨”,也有人甚至聊着聊着,就拿到了百万体量的合作机会。
当然,我在使用Soul时偶尔也会“迷路”。众多新功能让人眼花缭乱,这里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字、语音、视频等社交方式,而是推出了更多元化的娱乐社交模式,例如各种话题和活动、轻互动的游戏化场景等,以增加用户间的互动感和体验感。
我也碰到过一些新来的朋友吐槽,“功能太多了,不知道怎么用”,但有人提到,其实并不复杂,最多三天就能摸熟了,各种社交需求都能被满足。
“很多人可能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玩什么,但是Soul展示了多样性,在上面,你会先入一个坑,结识的朋友再拉你去新的坑,同伴会越来越多。”一位用户这样告诉我。
“用了1200多天,还没玩够”
在Soul上,已经使用1200多天、发布了数百条瞬间的年轻人随处可见。瞄准年轻人的社交产品这么多,为什么他们在Soul上留了下来?
我发现,这个平台上的年轻人通过社交连接,碰撞出了生活的新可能,也因此产生了更深度的连接。
皮具定制师喵小豆在Soul的注册时间是1173天,因为爱好美食,在Soul上遇到决心“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知味,对方的帐号显示已经注册了1842天。
同是老乡的两人一拍即合,计划一起做点什么。2021年,他们在连云港的云台乡凌州村觅得一处几近荒废的小院,第二天便和房主签了合同,酝酿起了改造计划。
小到和水泥、搬砖头,大到拆房顶、凿墙壁,再到设计图纸、买材料等,他们全程参与,并在平台上分享了改造房屋的经历,发布了500多条瞬间。近一年后,一座花园式庭院诞生,名为“云间小院”,这里也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新起点。
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平台上,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机会,这也成了年轻人留下来的理由之一。
在Soul上,所有用户都需要使用虚拟头像,为了有别于他人,捏脸师应运而生,其工作就是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和素材,创造出个性化的头像,“泽白”就是一名职业“捏脸师”。
他把创作的头像作品放进平台上的个性商城售卖,生意好的月份收入超过5万元。目前,注册时间超过1400天的泽白,在平台上已经分享数千个捏脸作品,还遇到了不少同样热爱捏脸的伙伴,有时还会一起在Soul上举办“捏脸大赛”,交流、切磋。
泽白的捏脸作品
泽白告诉我,他原本在浙江金华从事工艺品制作,疫情期间,遇见了喵小豆,看到对方的作品后,便跑到连云港向其学习制作皮具。缘分奇妙的串联起来,现在泽白、喵小豆和知味如今一起在“云间小院”工作生活、养猫种花,平时会去山间钓鱼,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在这里遇到有趣的人和事,找到生活的新可能,又或是与素未相识的人互相陪伴、对抗孤独,是这款产品最吸引人之处。
知名心理学者崔庆龙认为,孤独感是当下时代的人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国金证券的一份报告也曾这样描述95后的群体性孤独:这一代年轻人没有自己的家庭,同学或同事关系比较淡薄,更不存在街坊邻里关系,他们是原子化的个体,是一个个孤立无援的灵魂。
在Soul碰到各样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兴趣只是连接的起点,年轻人在这里找到的是陪伴的温暖和归属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陪伴,社交根本不会开始,而深度的关系网则牢牢把人留在这里。
数据证明了年轻人“用脚投票”的结果。根据最新招股书,2022年,Soul日活用户人均使用时长从2021年的45.3分钟增长至了46.4分钟,平台Z世代用户在月活中的占比也从2021年的约75%进一步增至超过78%,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留这里,持续互动、沟通。
理解了社交的本质,就理解了Soul
潜入的这段时间,我发现社交产品的基础无外乎——发现需求,进而通过内容、关系和互动等因素的重组,最后完成社交行为,只不过在每个环节上,Soul都多做了一点点。
在我看来,社交由关系、内容和互动这三个因素构成。而在Soul上,广场、群聊派对、兴趣群组等场景和功能基本都完整的涵盖了这三个因素。
用户先是以崭新的虚拟身份,摆脱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压力,并根据兴趣图谱和引力签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生产的内容、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以及在AI的辅助下,在平台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最后在不同的互动场景中自由切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社交,维护、沉淀深度的关系网络。
更重要的是,社交的动机是多变的,而Soul把握住了人最本质的需求。郑也夫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人有三种追求:舒适、炫耀、刺激。
其中的“舒适”不仅是指缓解不安和孤独,更指遵从内心、真实表达,无负担地与他人建立链接。
成树说,步入社会后,年轻人能够实现平等社交、交到真朋友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因为缺少这样的环境”。但在Soul,他可以真正打开自己、没有压力地说出心里话,也能和别人尽情碰撞观点,没有任何负担。正因为如此,通过Soul组织了十几场线下聚会,他认识了更多的新伙伴。
其中的“炫耀”,是指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去追求的广泛认同,获得成就感。在常见的社交平台中,这种成就感常常是通过点赞、打赏、粉丝量来体现。而在Soul上,成就感或许来自于持续收获正向反馈后不断积累的精神力量。
例如,除了收入之外,更让泽白开心的是,看到别人正在使用自己制作的头像。“因为觉得得到了认可,实现了自我价值,”泽白说,“其实我以前有一点社恐,但就是这种认可逐渐引爆了我身上的能量,慢慢建立了我的自信心。”
至于“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这是指持续的技术、玩法创新带来的使用体验“刺激”。今年初,AIGC在国内掀起了讨论热潮,实际上去年底我在Soul上也体验了一把AI互动——当时Soul推出了智能对话机器人“AI苟蛋(内测版)”,聊起天来,有些好玩的回答真的会让正在摸鱼的我笑出声。
从一些报道来看,自2020年起,Soul开始启动对AIGC的技术研发工作,在智能对话、图像生成、语音技术等方面拥有了能力积累,并上线了AI苟蛋在内的诸多具体应用场景和功能。对AI的持续探索和布局,意味着后续Soul将有能力加速实现AIGC技术能力在社交场景中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平台在辅助创作、智能对话等方向的落地,为用户带来更沉浸、更智能、更深度的社交体验,而这或许也会是接下来社交行业持续升级的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用户渴望彰显个性,更希望获得及时的反馈和回响“刺激”,才能形成闭环。
我发现,在Soul上分享日常的很多人,其实都只是小透明,但发布的内容并不会像在其他平台那样石沉大海,而是能够收获“对的人”回音。例如,我以为梦从海底跨枯桑分享的造纸内容已经够冷门了,没想到他的瞬间下方总会有不少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和一些在书法和绘画上有一定造诣的用户评论,也会时常有人帮他试纸,还有人想“拜师学艺”。
这其实并不是个例。该平台整体呈现着极高的用户内容创作和互动频率,根据Soul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平台月活用户发帖率为31.5%,发帖回复率超过87%;每天53.9%的日活用户和其他人产生1V1对话,平均对话消息数达66.9条。
高度活跃的用户生态下,一种高粘性同时形成。2022年Soul高活用户(每个月活跃至少15天)占比为63.7%,2021年这个数字是59.4%。此外,Soul2022年DAU/MAU数值约为32%,一般来说,该数值被视为衡量互联网产品用户粘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整体强调有质量增长的当下,这个数据被更多关注起来。年轻人的快乐老家B站发布最新财报后,董事长陈睿表示,“2023年,我们会提升DAU/MAU的比例,目前是28%,我们应该会提到30%。这个会意味着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更高的用户黏性,以及更大的用户商业价值。”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Soul指向的社交,不是物理位置的“附近”和标签化的“感兴趣”,而是真的懂你和精神共鸣下的深度社交。可以说,理解了社交的本质,就理解了Soul背后“归属感”的产品哲学和用户氛围。
当然,作为永恒刚需,社交产品的迭代没有尽头。技术进步、硬件升级,以及一代代年轻人的新需求,都将催生新一代社交产品。只是,如果真正把握住了社交的本质,或许Soul这样的产品也就找到了持续成长的那把钥匙。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