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挖石油,转行产品经理,中东小哥在京升职记
来中国前,朋友告诉 Gabriel ,只要学会四句话就能无敌。
“你好,我爱你,你在哪里,我要睡觉。”
大家都笑了。
眼前的 Gabriel ,中文流畅、健谈,性格外向,很会调动气氛,讲起故事来比在座所有人的声音都要洪亮。
他来自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也门,大学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专业。父母一直希望 Gabriel 毕业后能回到中东,去富得流油的卡塔尔做一名油气工程师。
但当下,他正坐在北京亮马桥附近的一座写字楼的会议室内,讲解自己负责运营的游戏社交产品 TopTop。
TopTop 主攻中东地区,曾一度挤进“海湾六国”的 Google Play 排行榜前三,与小有名气的开放社交平台 MICO、语音社交平台 YoHo 、陪伴社交平台 SUGO 出自同一家中国出海企业“米可世界”(以下简称“米可”)。
这是一家不提倡996,反内卷,却有着超强自驱力的公司。在一面印有世界地图的墙壁上,能够看到米可的业务正在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开枝散叶,其运营中心遍布北京、深圳、曼谷、开罗、东京、迪拜等全球20余座城市。
出海公司一向奉行闷声赚钱,外界对于米可的感知度并不算高,但在出海中东的圈内人眼中,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社交娱乐企业早已是个无法忽视的名字。
中东土豪参加米可的线下活动
如果把出海掘金比作一场游戏,米可打得是最辛苦的一版地图——中东北非(MENA)包括24个国家及地区,宗教文化复杂,本地化不透彻的产品很难得到长期发展。
身为中东人,Gabriel 与其他外籍员工一样,扮演的角色是跨文化的桥梁。
三年来,他从客服做起,逐步成长为产品运营,帮助中国同事深入了解中东用户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Gabriel 在中国的升职记,也是米可等中国公司近些年的“入中东记”。
从“还行”到“很强”
“2021年2月25日,下午2点,我加入了米可。”
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就连 Gabriel 的同事都吃了一惊。疫情期间,身边的阿拉伯朋友陆续进入了互联网公司工作,Gabriel 时常会被拉去做用户调研,一下就来了兴趣:“感觉互联网行业挺酷的,跟我之前理解的实体‘生意’都不一样。”
在朋友的推荐下,Gabriel 选择给米可投递简历。面试当天,有四位阿拉伯候选人,Gabriel 毫无经验,凭借着自己的健谈跟面试官聊了三个小时。也许是计划学习四门外语的决心打动了面试官,Gabriel 成功入职,并在毕业后顺利转正。
Gabriel 所在团队的负责人仔闻介绍,米可比较强调“平等雇佣”,中国员工和外籍员工的选拔标准基本一致,比起专业与经验,公司和团队更看重的是自驱力以及学习能力。尤其在米可近年来主攻的中东市场,当地很少有业务成熟、行业经验丰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0经验,需要公司进一步培养。
因此,候选人的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理念契合,成为选拔外籍员工的关键。
在米可的办公室,每隔几米就悬挂着企业价值观:正念、简单、极端、谦卑。
CEO Sean 最初在中兴工作,2014年刚创业时,团队一穷二白,米可是第一批去中东的公司, 没人知道该怎么做。他曾在一场分享中讲述公司最初的故事:一连吃几个月的泡面;在中东郊区的民房办公,出门就是黄沙、野狗、没有封顶的房子;业务负责人凌晨开车去拉现金,现在想起来还十分后怕。
Sean 早前接受采访时说,做互联网创业,对于当时的自己和团队算是“跨界创业”,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反而坚持了下去,在中东的沙土里扎下了根。“不给自己设限”,如今也成为了米可内部一条不成文的价值准则。
Gabriel 的第一份工作是客服,了解产品的构成以及用户的需求是基础。
他每天抽三个小时使用自家产品,工作时手机就放在电脑旁边,边工作边听语音房里用户都在聊哪些话题,即便周末也会登录,生怕错过重要的用户反馈。如果说用户是提出问题的患者,研发是解决问题的医生,那客服就是检查仪,Gabriel 说:“只有我们检查出具体问题在哪里,医生才能开药。”
问题通常被划分成“必现”和“偶现”两类,Gabriel 依照用户反馈出现的频率判断优先级:严重 bug 会被立马对接给研发部门;经常出现但并不紧急的需求反馈,会被 Gabriel 总结进每日文档,等待进一步讨论与处理。
渐渐地,有时用户还没开口,Gabriel 就能猜到对方的用意,知道如何回复能够帮到对方,他也因此升级为VIP客服。
“不给自己设限”的种子开始发芽。
客服的工作更多是与“人”打交道,而在 Gabriel 所在的产品工区内,经常能看到同事对着电脑数据进行讨论,这是 Gabriel 不懂但想学的部分。领导很支持,二话不说就开放了数据平台权限,一点点教给 Gabriel 如何看数据,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还时不时找有经验的产品同事带他讨论。
聊天中,Gabriel 经常用“很强”形容自己和公司。同事打趣他,上次采访时你的口头禅是“还行”,现在已经变成“很强”了。
花费的时间都会成为底气。
中东市场复杂,不同国家之间有着细微的需求差异,“有人喜欢香蕉,有人喜欢苹果”,但随着工作的深入,Gabriel 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埃及的用户喜欢免费、有折扣的产品和活动;沙特、阿联酋的用户喜欢 show off(Gabriel 接地气地将其翻译为“炫耀”);VIP 用户的诉求会更多,喜欢用付钱换取地位。
要知道,三年前,Gabriel 还是一个开会时听不懂产品术语,需要会后查词典的“小白”。
“那你知道什么是颗粒度吗?”
“颗粒度是啥,能吃吗?”
大家又都笑了。
同事替他解围:“米可不讲这些黑话。”
不只是语言工作者
2023年2月的一天,Gabriel 团队的负责人仔闻找到他。
“Gabriel,你平时的工作已经摸透了,非常熟练,我们想给你一些职责更重的任务。客服的工作会交给前方来处理,那边的本地员工更多。”
仔闻口中的“前方”,指的是米可位于中东当地的运营团队,成员大多是中东人,主要负责当地的客服业务、公会运营以及用户运营业务。与之相对的则是位于国内的“后方”团队,考虑到国内有着全球最具性价比的工程师红利,“后方”是米可旗下产品的设计研发大本营。
大部分中国的互联网出海企业,早期瞄准的都是尚未被充分“开垦”的市场。它们凭借着低成本的研发能力,将国内已被验证的模式及产品复制到海外,从而获取一片立足之地。
但若想在大批同质化的复制品中突围,走向海外更深处,则需要不断贴近当地的文化与习惯,让用户离不开自己。
2020年,语音社交平台 Yalla 在纽交所上市后,中东市场为越来越多的出海企业所关注,当地社交文娱产品的竞争开始升级。
也正是2020年左右,陆续有外籍员工来到米可的中国办公室派驻。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中东用户的声音能够更快地被听见”,这决定着,问题能否被更早地解决。
比如,沙特人的手指头普遍比中国人宽,产品中的按键如果设置得太近,他们很容易误碰、点错;再比如,设计团队曾将产品内的“礼物”功能命名为“Falling Gift”(从天而降的礼物),但实际上,“Falling”(掉落)这个词在中东的寓意并不好。
米可的直播产品MICO
如果在产品研发的早期没有本地化的视角,这些问题在后期将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纠正。但如果从产品研发的底层思维上解决一类问题,100条反馈会随之消失。
“本地化”三个字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就能实现,真正的“本地化”需要的其实是:一整套本土的设计思路。
仔闻最终放弃了“Falling Gift”这个翻译,他告诉我们:“这种本地化的细节,通过常规的翻译公司是发现不了的。必须要有外籍同事深入了解产品,在产品设计中深入本地化深入用户,不能只把他们当做语言工作者。”
晓涵,最初就是被米可的本地化细致程度吸引而来。
“市面上很多同类的阿拉伯语界面,文案都是机器翻译,读起来费劲,但米可的产品文案一看就是有熟悉阿拉伯语的人在把关。”
晓涵是苏丹人,性格与 Gabriel 截然相反,沉稳、内秀,身穿黑色大衣,头戴八角帽,围一条深蓝色围巾,语速不紧不慢。
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读过四大名著,最喜欢的一部是《水浒传》,如今在米可担任本地化产品经理,负责的正是超出纯粹“语言工作者”的本地化任务。
在加入米可前,晓涵也曾在另外两家互联网企业实习并工作,但在他看来,米可的全球化、多元化氛围更足,同事之间没有距离,沟通简单。
Gabriel 也从 VIP 客服再一次升职,成长为产品运营,负责更加系统的本地化工作。除去他已经游刃有余的收集用户反馈,Gabriel 需要在理解整体产品逻辑的基础上,像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产品运营那样进行数据调研,吸收更多的信息。
过去一年,Gabriel 自发学习的数据分析,终于派上了用场。
团战的胜利
很多中国同事对前方团队的初印象是“特别吵”。
办公室内,所有人都在打电话,讨论,不像国内大家更习惯于线上文字交流,位于中东本地的团队更倾向于直接的语言沟通。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米可对于客服团队的考核标准非常严格,用户的投诉或者建议转到人工客服后,10秒内必须做出应答并解决核心问题。
其中,需要研发团队解决的问题会被及时传送至后方。
米可内部,海外员工与国内员工共用一个办公系统,有问题会及时在相应的工作群中“呼救”。位于前方的本地员工在收到用户反馈后,会直接在群内联系产品工程师,一般是负责测试的同事先接手处理,问题复杂再联系其他同事配合。有些中方员工的英语水平一般,但得益于系统自带的翻译功能,经常能在群里看到英文跟中文的直接对话。
中国与中东存在四五个小时的时差,加之中东用户的活跃时间集中在夜晚,因此许多反馈传至国内时已是深夜、甚至凌晨。
由于时刻关注用户反馈,Gabriel 总能早早发现问题,半夜遇到严重 bug 时会第一时间联系产研同事。有段时间 Gabriel 经常12点、1点打电话,同事会逗他“再打电话给你拉黑!”但每次还是及时响应,真遇到紧急情况,大家谁都不睡觉。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米可已经构建起了一条“从用户到本地运营团队,再到中国研发团队”,能够紧密配合的链路;另一方面,随着 Gabriel 、晓涵等外籍员工的加入,这条链路的全环节都已经被“本地化”的思维所覆盖。
如今,在设计产品内的每个功能时,像 Gabriel 和晓涵这样的外籍员工,都会加入内部评审会。他们更能站在家乡用户的角度上思考“功能应该怎么设计”“如何能提升某个功能的使用率”“怎么做能平衡不同用户的需求”等问题。他们会代表各自家乡的文化与习俗,与团队商讨出一套有关本地化的研发细则。
要做到“平衡”并不简单,会议一连进行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晓涵曾经在设计语音房背景时,跟同事讨论了好久。“我们的产品是全球化的,除了中东地区,也有很多其他地区的用户在使用,所以我们希望能设计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背景图。”
已经确认的是,背景图上需要出现一位女性形象,但争议较大的点在于:应该设计怎样的女性形象?是亚洲长相还是欧美长相?是中东用户更能接受,相对保守的女性形象,还是更具全球化,相对开放的女性形象?
经过数次商讨、权衡,团队最终确认的版本是,“偏全球化的长相,穿着上并不暴露,但坚决不戴头巾”。
本地化的工作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细微、琐碎的环节构成,谁能在被大多数产品忽视的细节上多做一点,谁就能赢。
国内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最喜欢刷的礼物是“火箭”,但具体到中东的场景下,用户对“火箭”其实无感,米可便将中东产品的礼物设置改为“豪车”“狮子”等当地用户更喜欢的形象,同时也加入了“鹰嘴豆泥”“哈利法塔”等日常生活中更为熟知的事物。
晓涵对于这一系列的调整引以为傲:“用户刷礼物的数据在几个月内翻了好几倍!”
出海“游戏”已更新
3月5日,米可的母公司赤子城科技发布了2023年盈利预告,得益于中东北非市场的持续突破,以及新产品在商业化层面的显著进展,公司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
过去一年,赤子城科技总收入达32.7亿~34.1亿元,同比增长约17%~22%;净利润约7.5亿~8.1亿元,同比增长161%~182%。
自2023年8月以来,公司旗下MICO、YoHo、SUGO等3款社交产品,已连续5个月同时进入data.ai公布的《中国非游戏应用出海收入排行榜》TOP30。
时间回到2018年,在晓涵最初决定来北京当交换生时,身边很多朋友包括他的父母都表示反对。在他们的传统认知中,“欧美国家是最好的,想成为最优秀的人要去欧美留学”。
但在2024年的当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产品占据中东社交娱乐排行榜前列,他们的想法早已完全改变,并且期待着有天能够来中国看看。
米可在中东当地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升。
有次,中国驻外员工回国时,在埃及机场被工作人员询问在哪工作。听到“米可”这个名字后,对方挑起了眉:“哦!米可!我知道那家公司。”
Gabriel 告诉我们,他目前在北京工作的收入比家乡的平均收入水平要高。而即便是在中东当地,米可普通员工的薪水也能与银行白领持平,米可的高管更是能跻身当地高收入人群。
在 Gabriel、晓涵努力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打怪升级”的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在努力利用自身的产品优势、资本优势带动他们家乡的就业以及经济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视频、音乐以及游戏等在线媒体的市场总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7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50亿美元。而在刚刚结束的沙特LEAP科技展上,频频出现的中国面孔,无不预示着中东正在飞速化身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下一个必争之地。
未来十年的出海游戏已经更新,新的关卡、更激烈的竞争,正在等待着 Gabriel、晓涵、仔闻以及他们的队友,再次迎接挑战。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