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资讯一家500亿独角兽宣布破产
19191

一家500亿独角兽宣布破产

站长网2024-02-26 09:19:010

2024,这一幕继续发生。

2月中旬,基因检测独角兽Invitae公司宣布,已向美国新泽西州地区法院申请美国破产法11章破产保护。至此,一家明星生物独角兽轰然陨落。

回想当初,这家创业公司仅独立运营三年便登陆纽交所,一度被视为“基因组革命中最重要的公司之一”,还曾在2021年获得孙正义所执掌的软银高达11.5亿美元(约人民币83亿元)的投资。彼时,Invitae估值高达人民币550亿元,如今,烟消云散。

此时此刻,不禁想起年前一位投资人的警告:未来三年,高估值、高亏损项目将进入长冬期。惨烈一幕幕正在发生。

孙正义今年第一个倒闭案例

500亿独角兽破产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

2010年,作为美国基因检测公司Genomic Health(基因组健康)的子公司,Invitae由Sean George(肖恩·乔治)等人共同创建于旧金山,并在2012年开始独立运营。

最初,公司专注于提供遗传疾病的诊断检测,很快拓展了更广泛的基因检测服务——即通过分析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检测其含有的基因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基因缺陷,以此筛查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学、儿科疾病、遗传性癌症和罕见疾病等。

那时,全球基因检测技术正在从科幻变为现实,被视为蓝海行业。一个契机是2013年,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携带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的BRCA1突变基因后,选择切除双侧乳腺,轰动全球——根据业内推测,为安吉丽娜·朱莉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大概率正是Invitae和另一家基因检测公司。

Invitae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公司致力于走“低价路线”,产前检查价格低至99美元,而潜在遗传疾病检测也仅需250美元左右,在动辄上千美元的花销中格外低廉。同时,公司还提供多合一基因测序服务,性价比颇高。加之方便的在线服务吸引客户,到2014年,公司前九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7亿美元。

2015年,Invitae向纽交所递交招股书,顺理成章地走上IPO之路。这一年,公司正式登陆纽交所,一度开创行业先河。

在创投圈的印象里,Invitae曾得到“木头姐”凯西·伍德旗下的方舟投资青睐,但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拿到孙正义投资的故事。

那是2021年,软银子公司与Invitae达成协议,通过可转换债的形式,向其注入11.5亿美金(人民币约83亿元),2028年到期。据了解,这笔资金正是来自于软银当时1000亿的愿景基金。

这里有一处细节:在软银注资前,Invitae的股价在短短12个月内上涨了两倍,估值达到77亿美元(人民币约554亿元),风头无两。

软银撑腰,Invitae开始大举收购。很快,Invitae便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enosity,这是一家提供创新软件和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基因组公司,有助于Invitae推动旗下肿瘤产品上市。不到半年,公司又宣布收购医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itizen,耗资3.25亿美元。加上此前曾收购的几家公司,此时Invitae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堪称一尘绝迹。

然而谁也没想到,转折来的如此之快。

仅仅过去3年,这家公司便走向绝境:今年2月初,国外媒体便报道了Invitae计划在几周内申请破产的消息,股价一天之内暴跌77%,随后暂停交易。一周后,公司正式申请破产,市值已跌落至2553万美元,堪称惨烈。

这也意味着,孙正义又一笔投资打了水漂。戏剧性的是,当年出手Invitae前夕,孙正义正承受着格林希尔资本(Greensill Capital)申请破产的重大打击——此前,这家金融科技企业公司曾获得软银愿景基金15亿美元支持。现在,如同WeWork、Brandless、Katerra等项目一样,Invitae也成为愿景基金账面上一个难看的窟窿。

所幸的是,孙正义刚刚打了一场翻身仗:刚刚过去的春节,他所执掌的ARM股价三天暴涨93%,市值一度冲破10000亿人民币,总算填上了一系列投资失败带来的亏空——要么大赚,要么赔掉,孙正义向来拒绝平庸。

谁杀死了它?

回过头看,这个失败案例依然值得细细复盘。

翻阅Invitae的财报,破产的秘密就藏在其中:2019年至2022年,Invitae总营收分别为2.17亿美元、2.80亿美元、4.60亿美元、5.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8%、28.85%、64.68%、12.13%,似乎平稳运行。

但与此同时,其净亏损却分别达到2.42亿美元、6.02亿美元、3.79亿美元,乃至惊人的31.06亿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Invitae最后一次发布财报,净亏损更是达到9.42亿美元,与前两个季度共计亏损约13.4亿美元。

翻开Invitae的一生,不难惊奇地发现:如此赫赫有名的独角兽,却从未有任一财年获得盈利,亏损更是累计约60亿美元。

祸不单行,公司还面临专利危机:去年5月,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陪审团裁定Invitae旗下的ArcherDx侵犯了基因检测公司Natera的三项专利,需向其赔偿1935万美元(人民币约1.3亿元)的专利使用费和利润损失,令公司财务雪上加霜。

曾经,Invitae也进行艰难自救。2022年中期,公司开启一项重组计划,包括大规模裁员1000人和淘汰非核心业务,并将其服务的100多个国家减少到12个,此举目标在于将年度开支缩减约3.26亿美元。去年第三季度后,Invitae还任命了新CFO,并成立一支特别委员会,以研究公司内部的开源节流。

同时,如同当初大张旗鼓收购一般,公司又将旗下资产接连售出:2022年底,卖掉Archer NGS检测业务;去年底,剥离Ciitizen健康数据平台,并再度裁员15%;上个月,公司又将生殖健康业务卖给了自己的原告Natera,断臂求生。

即便如此,局面依然难以逆转。

Invitae的陨落,是整个基因检测行业的一个沉痛打击——另一家基因检测巨头23andMe,股价几乎同一时间下跌98%,市值也从曾经的约60亿美元几近归零。《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该公司可能会在明年耗尽现金。两家行业巨头跌下神坛,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一赛道的境遇。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目前国内基因检测行业似乎并未因此受影响:2023年,仅国产基因测序仪赛道便诞生近10起融资,累计金额高达十几亿。往前看,2022年国内基因检测领域融资40余起,金额更是高达几十亿。

随着我国基因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基因检测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487亿元,征程才刚刚开始。

2024,独角兽集体告急

回顾这段时间,生物医疗独角兽正悄然成批倒下。

2023年9月,全球口腔巨头SmileDirectClub宣布启动资产重组交易流程,并申请破产保护,负债高达9亿美元。回想当年,SmileDirectClub曾凭借“无需牙医,直面患者”的远程隐形正畸服务一度红遍欧美,估值在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时高达90亿美元,破产前却仅剩不到1%。

还有合成生物行业鼻祖—— Amyris,2023年8月因扩张失速倒在了合成生物学的繁荣时刻;此前曾获软银、淡马锡投资的“数字医疗第一股”Pear Therapeutics,也官宣破产了;骨科明星Surgalign、互联网医疗企业Babylon、肿瘤创新药企Athenex、红细胞疗法公司Rubius……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就有十几个生物医药独角兽申请破产或寻求收购。

具体看来,这些沦陷的生物医药独角兽大多都经历过扩张举债、融资受阻、商业化难产等困境,最后也无一例外地走上了无法盈利、资金断裂、裁员续命,直到因债务触发破产的道路。

“创业维艰,生物医药这样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更是不易。”一位医药投资人感叹。

这只是全球独角兽生存境况的一缕缩影。据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

最惨痛的例子莫过于WeWork,这家共享办公独角兽巅峰时期估值4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多亿),短短4年便烟消云散。还有造车新势力们,从国外的Proterra、Embark、洛兹敦汽车等破产到国内拜腾、爱驰、威马、高合等造车独角兽接连传出经营困难的消息,它们大多被融资困难扼住喉颈,难以为继。

不难看出,这些破产的独角兽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估值极高、融资过快。资本市场火热时,它们曾被资金追捧,却忘记了高估值并不等于高价值。“当下一级市场低迷,企业依靠融资活下去的几率越来越小。”也难怪投资人感叹,1/3独角兽已死,只是秘不发丧。

潮水终将退去,这样的教训依旧在上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