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兴起“赛博判官”,从美团到小红书,用户为什么入局?
“判官”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吧?从诸多争议的青岛地铁判官到传为笑谈的综艺判官,判官,渐渐成为了互联网的一个梗。当判官和外卖联系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流量火花呢?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赛博判官”,判官好理解,赛博为Cyber音译,源于希腊文Kyber,原意为舵手。赛博在现代的词义是电脑仿生,人工智能的意思。两个词连起来的定义是这样的:
美团最近推出了“小美评审团”功能,用户可以参与评审差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这条差评是否要在前端展示。本着人类爱看热闹的本质,许多网友参与其中,见识到了各种差评理由,体会到了商家做生意的不容易,在商家装糊涂甩锅时,网友们也会明察秋毫不让其蒙混过关。比起系统判定大众评审相对来说更具公平性,可以营造更好的外卖营商环境。
外卖“赛博判官”从美团风靡到了小红书
“赛博判官”又被戏称为“外卖判官”,来源于美团的“小美评审团”,成为“赛博判官”的资格条件并不难,只需要注册时间大于3个月、通过实名认证,且近90天在美团有消费记录即可。在正式成为评审员也就是“赛博判官”之前,还有一场小小的考试,考试内容为《小美评审团审核规则》,共计5道题,答对4题即通过;通过后,你就可以成为小美评审员,可参与公开任务池的评审任务,也会定期收到任务邀请。
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battle,常常有各自的委屈和愤怒,但平台往往会更偏向于消费者一些。所谓“赛博判官”表面上是提供一个说理和判理的渠道,本质上是给商家一个申诉的机会,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平台推出的,相对更利好商家的功能。比如说,当某商户收到来自顾客的差评,商家们可以申请上“网络法庭”,邀请“赛博判官”来决策这条评价是不是有失偏颇,决定差评的展示与否。
对于这个功能,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关注,就像我,即使经常受到邀请,也并没有多大兴趣,点进去过一两次,但参与倒是一次没有,直到趋于大数据的强大记录,在小红书不断刷到“赛博判官”。
小红书,不但有百科的功能,社交的功能,确实还有“评理”的功能,很多人喜欢把有争议的事PO在小红书上,吸引众多网友为奇葩的事件,此次的“小美评审团”也不例外。在小红书搜索外卖判官的关键词,可以看到起码有几百篇笔记。
像“美团太会了,谁能拒绝当判官”,“半夜不睡觉当美团判官”,“今天的快乐是当美团判官”,“重生之我是美团判官”,“当了两年无业游民后,我在美团当判官”……类似这样的笔记不胜枚举。
可见,“赛博判官”之风,已经从美团风靡到了小红书,还有其他各种社交平台。
“赛博判官”满足了用户哪些欲望?
美团“赛博判官”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了,为什么能不断获得话题量呢?从网友们的各种笔记里,提到最多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快乐、热闹和评理,这分别对应了用户的三种欲望。“小美评审团”功能的推出固然简单,但能让人不断的参与沉浸其中,和用户的欲望需求是分不开的。
1.“快乐经济”是联网未来趋势
在各种判官任务里,有消费者在生鲜店买生菜,却因为不煮熟而给差评的;有将小番茄误认为是小米椒而嫌弃商家没有做到“微辣”要求的,这一系列案例都让网友不禁捧腹,我们来看几条网友的评论:
我的新工作:当美团判官,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会被笑死;
美团外卖能不能点一次外卖就奖励我几次当判官的机会,比给什么优惠券都管用;
能不能都来当美团判官 颠公颠婆怎么这么多。
……
从中可以看出,“快乐”是用户为美团“赛博判官”买单的最主要原因。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快乐是刚需,是一种体验,也被称为新的生产力。这个生产力,不单单表现在金钱利益上,更表现在参与感上,而参与感往往能带来流量。
我们常说,最高级的用户体验,就是让消费者感到满足和快乐。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曾经指出:“未来经济将是一种体验经济,未来的生产者将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
无论平台是希望用户使用功能最终带来良性循环,还是希望用户有更多的消费来促进平台收入,为快乐买单,满足情绪价值的快乐经济,是符合互联网趋势的。“小美评审团”借助这样的优势,一方面帮助了商家,维护了外卖营商环境,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平台的日活的流量。
2.看客的从众效应
在“赛博判官”的定义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类爱看热闹的本质”。看客一词,最先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有深刻含义,指旁观者。虽然略含贬义,但其本质就是大众对于看热闹的需求。
有争议的地方就会有热闹,看热闹,一是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满足人们对于未知,尤其是意想不到事件的探索欲望,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从而被吸引注意力;
二是满足大众的社交需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把争议PO在社交平台,就是一种社交体验,带动社交话题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是满足大众的同理心,也就是共鸣感,在“小美评审团”的案例中,网友会不自觉的代入进去,如果自己是用户会怎样,如果自己碰到这样的消费者会怎样,带来情绪上的宣泄和满足。
当看热闹的网友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触发从众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对案例进行评判。就像法国作家勒庞的《乌合之众》中所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
3.对于认同感的“理”性
网友为什么会希望第三者或者第三方平台来进行评判?比如,淘宝上和卖家有了歧义,会希望客服介入;平时生活上遇到了争议也会通过微博、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来抒发,并不是大众真的希望得到一个“理”字,而是想要得到认同。
“小美评审团”的案例都来源于商家对差评的投诉,可以说,是商家在寻求消费者对其的认同,扭转差评带来的不利局面。那么,在案例素材方面,平台就不愁任务池空虚。而在“赛博判官”这一方面,对于自己的评判,也希望能得到别的判官的认同。大家都是在这个功能里,寻找认同。
《品牌正解》当中有这样两个概念,“消费认同感”和“归属认同感”。消费认同感,指的是消费者会因为对某个品牌的认同而进行的品类相关购买行为;而归属认同感,指的则是消费者真正融合到品牌文化当中,完全接受了品牌的无限延伸。
商家得到认同,“赛博判官”得到认同,这个功能就会被得到认同,在为网友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为商家、平台等带来利益。
外卖“赛博判官”满足了用户快乐的欲望,好奇的心理及认同的共鸣,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入局“赛博判官”。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除了外卖判官,或许会出现越来越多其他的判官,就像过去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我们会看电视里的各种调解。
“赛博判官”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带来快乐和良性,用的不好,就会挑起情绪对立,带来愤怒。目前看来,美团的“赛博判官”效果还不错,你觉得呢?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