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休学当网红,吸粉千万重回学校,花了13年才毕业,他这样折腾值得吗?
花了13年时间,千万粉丝网红@毕导终于从清华毕业了。
从2010年进清华,到2023年博士毕业,毕导送走了本科班每一位同学,见证4任校长换届,唱了2首毕业歌,换了4张学生卡,还陪母校度过了100岁和110岁的生日。
这位“清华钉子户”学业外的经历同样精彩:尝试自媒体,短时间从0做到千万粉丝,休学创业却又在事业巅峰时解散团队,重回学校读书...
最近,毕导做了个短视频《13年过去了,我终于从清华毕业了》宣布毕业,大家看完既感慨又好奇,13年来做出每一个决定的背后,毕导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毕导原名毕啸天,2010年以691的高分考入清华化学工程系,进入清华后他的专业课成绩更是稳居第一,成了同学眼中的“学神”。
大四那年,清华化学系经历十多个昼夜,赢下PX词条保卫战,毕导因此获评“清华年度人物”,还接受央视采访。
正是这次打击伪科学的经历,为他后来走向科普埋下伏笔,“科普、打击伪科学和不科学,我义不容辞。”
2014年,毕导将生活中的事写成段子,在清华学生圈里广受欢迎,成了“清华第一段子手”。
之后,他在公号上做起了趣味科普。不到三个月就产出一篇爆款《北京供暖前如何御寒》,阅读量300w 。
文章里,毕导用各种深奥理论分析,却得出了一个离谱结论:最好的“科学”御寒就是把秋衣穿大衣外面。
在毕导的账号里,类似这种“问题正常,结论离谱”的话题还有很多。
比如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薯片掉在地上究竟还能不能吃、怎样才能把珍珠奶茶杯底的珍珠喝完...
他将科学讲成段子,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科普方式,受到不少人喜欢。
走红后毕导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他在恶搞科学:“科学是一件严肃和严谨的事,把科学知识写成段子很轻佻。”
可毕导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他知道:科普某一知识的前提是要尽可能让更多人接受,不然只会变成自说自话。
2017年,毕导休学,进入自媒体创业,有了一个团队。
他从公众号转向短视频,入驻B站仅三个月就出了爆款,单条视频涨粉30万。
尽管越来越红,但毕导对待科学始终敬畏,他敢于承认以往科普中的错误。
比如薯片掉地上到底能不能吃,毕导曾自创“相切可吃”理论,认为掉在地上的薯片可以吃。
可在团队帮助下,他通过严谨的实验否定了以往的“五秒可吃定律”,并给出新的答案:掉在地上的薯片不能吃。
这种态度,让毕导在B站收获了500多万的粉丝,成为2020年度百大up主,登上2020年胡润30岁以下创业领袖榜。
可他随后却陷入了困惑:如果有一天自媒体消失了,我是谁?
毕导不断问自己,却没找到答案,于是他做了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在事业巅峰时,解散团队回学校读书。
这一决定并不容易,回到学校面临的困难依旧多,跟不上科研节奏、同学都比自己小、一篇论文都没发...
但毕导咬牙挺了过来,近三年的磨砺让他的心态变得平和。
一路走来,从追寻知识的乐趣,到尝试趣味科普,再到成为科普顶流后重回学校,毕导的经历变换着,同时也忠于自我地成长着...
就像他回顾自己在清华13年的读书经历所说的:
你擅长科研就追求优秀地毕业,不擅长科研就接受普通的毕业。
只要你能堂堂正正的达到毕业要求。
关键是要内心自洽,别拧巴。
选前一条路,别看不起选后一条路的;选后一条路的,别看不起自己。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