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在用 Airchat?
这两天在使用一款新产品,名字叫 Airchat,这是一款有 AI 大模型加成的社交产品。
创始人之一是硅谷有名的投资人纳瓦尔,读过《纳瓦尔宝典》这本书的读者应该知道,挺厉害的一个人。
可能是因为我朋友圈里产品经理的密度比较高,所以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使用感受。此外,我所在的一些产品群也有很多关于 Airchat 的讨论。
很显然,大家对这款新的 AI 社交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在用 Airchat?它和其它社交产品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这款产品的主界面,乍一看会觉得跟传统的时间轴社交产品差不多,包括 Twitter、微博和朋友圈都是这种产品形态。
严格来说,Airchat 是一款开放型社交产品,关系建立方式是单向的,跟 Twitter 和微博是类似定位。
但是,Airchat 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容的互动方式。
Twitter 和微博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内容载体的,而 Airchat 则是以语音为主要内容载体,当然也支持文字和图片。
如果只是这种差异,自然不能体现作为一款产品的差异化。所以,Airchat 还有它自身的一些不同。
在使用感受上,Airchat 像是一个语音聊天室,但这个聊天室的内容发布并非实时的,而是异步的,用户其实是在基于语音留言互动。
如果你对之前火爆一时的 Clubhouse 有印象,会发现 Airchat 和它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都是基于语音和声音的交流。
但是,Airchat 相对于 Clubhouse 的优势是可以对交流互动的内容做留存,会自动把语音转换为文字,而且是基于时间轴展示。
在同一个聊天室里,你能看到所有人的语音发言信息,并同时配上了文字。
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太新奇的地方。
在我看来,Airchat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它可以实现语音的精准实时翻译,并且能模仿你的口音用其他语言表达。
为了让你们更直观感受到这个有趣的功能,我录制了一段视频。中文是我说的,英文是Airchat 自动翻译并生成的语音。
唐韧聊产品,赞1
说实话,这个翻译转换效果让我有点小惊讶,尤其是能按照我的语音语调进行流畅朗读,一点没有机器翻译的生硬感。
目前支持翻译的语言有英文、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但前天我刚开始用的时候还只支持中文翻译英语朗读,今天已经可以实现英语翻译中文朗读了。
但是,就体验细节来看,AI 翻译的过程应该不是在本地完成的,而是交给了云端处理。因为从说完话发布到获得转换结果,中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并非完全实时生成。
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聊天房间,也可以选择加入一些现成的房间。在这些房间里,可以开展特定主题的沟通。
如果是不同国家和语言之间的用户,基于这种 AI 翻译和朗读的能力,也可以实现无缝交流。
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刷别人的聊天,这跟刷朋友圈和刷短视频的感觉不太一样。
加上语音的加持,带来的现场感会更好。
要知道,看文字和听人说对内容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
和微信群聊不同,在Airchat 的产品形态下,信息的传递不再变得无序,而且对单一信息内容的互动也增强了。每一条内容,都可以单独进行包括点赞、评论、转发在内的互动。
在一个聊天室里,你可以一直滑动收听或者收看所有的留言,滑到最后可以看到参与这场群聊的所有人头像,交互过程也挺有意思。
不过问题也来了,这样的社交产品有生命力吗?
很显然,大家现在之所以涌进来玩耍是因为好奇,但新鲜劲过后还能做到多少留存不得而知。
如果语音和文字内容本身无法带来更多的新意和持续期待,那用户大概率会持续流失。
Airchat 的产品定位也是在夹缝中找机会,既不是 Twitter、也不是 Tiktok、更不是 Clubhouse 这样的产品,它更像是一个综合体,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自己的不同。
对于用户价值增量来说,目前我的感知并不是很明显,玩过一阵之后就会感觉缺乏期待。
不过,我觉得 Airchat 的价值在于向大家展示了 AI 大模型在产品应用过程中的一种能力落地。
这种能力,相较于以前的机器翻译提升了很多,带来的不仅是准确率和质量的升级,还是效率的改善。
关于 AI 大模型能力的应用,业界的预测是可以用来对很多现有产品进行重构。
虽然大家现在看不到这种重构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但至少这个进程是会持续发展的。
有这样的产品尝试我觉得挺好的,至少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在推动新技术的产品化,属于我们的机会也在慢慢靠近。
最后,Airchat 目前在国内苹果应用市场还能正常下载使用,安卓貌似只有 Google 官方应用市场可以下载。
如果有条件,强烈建议你去体验一下。
新产品,就是新机会。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